更重要的是,我们正在做什么 | 南都观察
南都观察的微信公众号缺席了几天,在理想中,这不是我们应该面对的局面,但现实里,我们必须经过它。我们花了一些时间来完成新的注册流程。但这不是新的开始。我们相信并坚持的这些,从过去到现在,再去往以后,一直如此。
两年多前,南都观察在创立之初预备了一篇名为《理所应当期待一个更好的公共生活》的“发刊词”,里面写道,“公共领域已经如铁板一般嵌在当代生活之中,公共议题星罗棋布陈列其间,我们身陷其中,轨迹织成一张巨大的网,相互连接,绕不开,避不过”。
我们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由公益基金会发起的“思想平台”,深知自身并不“强大”,没有商业方面的巨大资本,也没有行政角度的权力支持。我们视自己为多元的其中之一,站在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上。
从当年对公益慈善领域影响最重大的《慈善法》立法开始,我们开始解读不同的社会议题,逐渐走出更具体、狭窄的公益慈善领域,一直延伸到社会公共利益的诸多方面。
我们关注未来的贫困,关注教育和环境,它们的线索来自于过去,经由当下的挑战和突破,最终指向未来。我们正在前往的,是一个怎样的未来?
我们关注因为社会标签而被区分开的不同人群,这些身份源自不同的依据和偏见。不同人群的不同身份,所谓低端的或者高级的,所谓丑陋的或者正常的。我们都有不同的身份。我们探索这些标签的源头,质问它们是否合理,是否真的会带来所谓的争端和冲突。
我们还关注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。很多作者都来自于问题的发生地,他们是和农民同吃同住的学者,是公益组织的从业者,是教师、学生,是农民、工人……他们来自不同的职业、阶层、地域,熟悉自己面对、接触的人群和环境,知道问题的焦点,了解真正的需求。很多人本身就是实践者,正在直面并解决当下具体的困境。还有众多的媒体人、评论人,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职业经历,长期细致的观察,然后基于事实和理性,深入浅出地为复杂的公共话题描绘出客观、独立的面相。
我们收到很多读者的评论,支持或是反对,一些评论被他们拓展成更为细致完善的文章,公共讨论因此更深入、完整,有越来越多元的声音。这一切,是我们共同完成的。基于困惑,我们共同观察、思索,并且以不同的方式付诸行动。
900余天,我们不断充实着不同社会议题的信息和解读,有持续存在的争议或困惑,也有日积月累的经验与教训。逐渐,它们构成了一座交错复杂的网络,疑问和回答穿织其间,不一样的价值取向互相碰撞,积淀出的基本共识左右印证。单一的问题并没有简单的解答,贫困、教育、环境、性别等等问题相互影响,它们既来自于具体的区域、阶层、社群,也指向更宏大复杂的权利和义务。
这一切并没有现成的答案,旧的问题解决之后也往往带来新的矛盾,而未来从没有必然的承诺和终局。我们期待的那个更美好、多元、包容的社会只是一个想象的目的地,我们并不一定通往那里,甚至我们并不能完全抵达,只能不断靠近。通往那里需要代价,过程中的每一寸痛苦都是代价,不要让它们徒然消逝,让它们化为教训甚至警诫。
但每一份喜悦也都是收获,是我们在靠近。表达、理解、宽容……我们本身就在构成那个想象的目的地。
不要再一遍遍经历那些已知可以避免的痛苦,我们不愿意再去经历,这是给自己的提醒或宽慰,也不应该让它们在未来降落到孩子们身上,这是对他们的许诺和责任。
南都观察的微信公众号缺席了几天,在理想中,这不是我们应该面对的局面,但现实里,我们必须经过它。我们花了一些时间来完成新的注册流程。但这不是新的开始。我们相信并坚持的这些,从过去到现在,再去往以后,一直如此。
有人在面对踟蹰挣扎,但请不要停下来,不要放弃,更重要的不在于我们能做什么,而是我们正在做什么。